别名:姜根结线虫病、姜蚧
分布为害:大姜赖皮病是姜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线虫病害,减产幅度为20%-70%。收获后的病姜,在贮藏期间线虫仍然为害姜块,严重影响姜块质量。很容易把姜窖也带入根结线虫,传播到其他没有种植大姜的地块,所以必须及早预防癞皮病。
症状:生姜赖皮病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线虫病害,多发生在地下茎块上,自生姜“三股杈期"开始,为害姜块表皮内肉质及根系,使生姜领根和肉质根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母姜基部也出现皱纹突起的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瘤状物并伴有裂纹班。侵染生姜的根系,肉质根产生病态,变粗、变短,根部产生瘤状物并有裂纹根斑,从根尖向上腐烂,然后再感染母姜和子姜。基部出现的突起瘤状物,阻碍养分吸收和姜块膨大,地上部茎、叶变矮、萎缩,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疱疹状物并出现裂口。
病原:病原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及少量卵形根结线虫和印度根结线虫。
发病规律:以线虫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病播种,增加病害发病程度。沙质土壤通气性好,土壤湿度小。易干燥地块有利于癞皮病的发生。背风向阳、保肥保水性差,易干燥地块有利于癞皮病的发生。生姜癞皮病的发生对土壤有选择性,沙粒粒径大、团粒结构差、透水透气、易干燥地块,线虫越活跃、为害越重。生姜癞皮病始发期较轻,大田中只有零星出现。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癞皮病侵染在土壤中,加重了对生姜的为害程度。生姜癞皮病一旦发生,如不采取药物防治,将会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措施:
(1)选择无病害、无虫伤、肥大整齐、色泽光亮、芽口好的姜块做姜种。
(2)与玉米、棉花轮作3-4年,能显著减少土壤中线虫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3)收获后,将植株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减少下茬线虫数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