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瘟。
分布为害:辣椒疮痂病是辣椒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病率20%-30%,重病地可达100%。引起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毁种,使辣椒产量锐减。
症状:植株的所有部位几乎都能发病。叶片发病初,出现许多小型褪绿水浸状圆斑,随病情发展,病斑变为褐色,稍凸起,呈疮痂状。茎部感病会出现褐色条斑,后期病部木栓化,有时纵裂。果实染病,表面出现小的圆形斑,稍隆起,有时病斑连片,表面木栓化、深褐色、疮痂状。
病原: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属细菌。
发病规律: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为害果实。叶片被害,发病初期显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边缘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表皮呈粗糙的疮痂状病斑,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如果病斑沿叶脉处发生时,常使叶片变成畸形。茎上被害,初呈水渍状不规则形的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被害,开始有褐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病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此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还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面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作近距离传播。高温、多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所以,疮痂病多发生于7-8月份,尤其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形成发病高峰。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用无病新土育苗,以防种子带菌。
(2)种子清毒,种子先用冷水浸2-3小时后用50°C温水漫种3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身播种。
(3)高畦种植,避免积水,做到下雨地里不积水。
(4)深翻土壤,加强松土、追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力,井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生物菌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