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一)成虫。成虫产卵多在夜间,前期卵多产在寄主植物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多在果面或花瓣上。(二)幼虫。初孵幼虫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2~3龄以后蛙果为害,也可转株转果为害。低龄幼虫日平均蛀果1~1.5个,高龄幼虫日均蛙果2~3个。在蛙果为害时,1个椒果内只有1头幼虫,密度大时有自相残杀的特点。幼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有假死性,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蝇。二、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食害嫩茎、叶和芽,在辣椒田内,幼虫取食嫩叶,3~4龄才蛀入果实,可转果为害。果实被蛀引起腐烂和落果。三、为害作物。甜椒、彩色甜椒、辣椒、番茄、樱桃番茄、南瓜、黄秋葵、甜玉米等。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华北、华东地区每年发生2代。二、越冬。以蛹土中越冬。三、发生时期。5月开始羽化。幼虫主要有三个发生高峰期,即6月上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四、环境因素。辣椒的早熟品种上产卵少,幼虫蛙果率低,为害轻,而中迟熟品种叶色浓绿、生长好、现蕾早的田块产卵多,为害严重。五、发生区域。华北、华中、华东及全国大部分烟田。
病害病原:一、鳞翅目,夜蛾科。二、形态。(一)成虫。体长约15mm,翅展27~35mm,黄褐色,前翅上有几条黑褐色细横线、肾状纹和环状纹较棉铃虫清晰;后翅黄褐色,外缘的黑褐色宽带稍窄。(二)卵。卵较扁,淡黄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卵孔明显。(三)幼虫。老熟幼虫体形大小及体色变化与棉铃虫相似。体侧深色纵带上的小白点不连成线,分散成点。体表小刺较棉铃虫短,园锥形,体壁柔薄较光滑。(四)。赤褐色,纺锤形,体长体色与棉铃虫相似,腹部末端的一对钩刺基部靠近。
防治方法:①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等毒)
使用40-5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3次。按推荐剂量,兑水均匀喷雾。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降雨,请勿施药。本品为非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迅速等特性。
②100亿孢子/毫升短稳杆菌悬浮剂(低毒)
使用800-1000倍液喷雾(治疗性)本品应用于烟青虫1-2龄幼虫中、高峰期施药。要注意喷雾均匀。预计1小时内下雨或大风天,请勿施药。短稳杆菌悬浮剂是一种低毒微生物新型杀虫剂。对防治烟青虫有较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