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菌核病红梢: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初染病植株叶片先端变色,逐渐延伸下方,叶色褪绿变褐出现红梢干尖,严重时腐烂干枯。
发生原因:1、灰霉病病因: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后始见发病,棚室内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发病。品种间对此病抗性差异明显。病原以病叶上的灰霉传播,韭菜收割时将病原散落在土表。病原对湿度要求较严格,在大棚相对湿度84%以下时,孢子不能萌发。相对湿度92%~95%时利于病原萌发。
2、菌核病病因:通常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低洼积水田或大雨后受荡,偏施氮肥,种植过密,韭菜发病重。病原以菌丝体和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进行初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或与健株接触后侵染发病。
3、管理因素:韭莱收割后,没有及时加强水肥管理,使韭莱发生根或塌秧,根系吸收机能受阻,造成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叶片正常生长而出现红梢。

2、菌核病(1)因地制宜选育和终止抗虫品种。(2)与非寄主植物实行轮作。(3)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整治植地排灌系统,防止植地积水和受涝;合理密植;勤施薄施肥料,避免过施偏施氮肥;定期喷施富含微肥的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缩短割韭周期,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
3、加强田间管理,要正确处理养根与收割的关系,边割边养,一旦发生红梢现象,立即停止收割,培养根株,促进植株恢复健社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