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幼虫一般聚集在大蒜根及鳞茎等地下部分,主要取食或蛙孔蒜根造成残缺不全、或钻入蒜瓣内取食形成孔洞等方式危害。严重时蒜肉被蛙食一空,且受害部位呈腐烂状。被害蒜株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发黄,严重者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一、繁殖规律。在中国北方每年发生3~4代,以躺在土中越冬;南方各虫态都能越冬。气温超过35℃对卵、幼虫、的存活均不利。二、发生区域。中国各地均有发生。
病害病原:一、地蛆,居昆虫纲,双翅目。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mm,灰色或灰黄色。卵长约1.6mm,长椭圆形,乳白色。幼虫长约8~10mm,乳白略带淡黄色,头部极小,口钩黑色,腹部末端有7对肉质突起,第1、2对位置等高,第5、6对等长,第7对很小。蝇长4~5mm,宽1.6mm,圆筒形,黄褐色。
防治方法:①30%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中等毒)
使用400-500克/亩喷雾(治疗性)本品为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杀虫机制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霜酶,使昆虫的肌肉及腺体持续兴奋,而导致昆虫死亡。本品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多重作用,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等。
②2%高效氯氰菊酯颗粒剂(低毒)
使用2.5-3.5千克/亩毒土法(治疗性)本品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昆虫体内钠通道相互作用,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害虫死亡。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生物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对危害甘蓝地下害虫娇罐有优良防治作用。每季作物使用次数为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