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葱灰霉病是大葱的一种常见病害,分布广泛。
症状:灰霉病在生长及贮藏期间均可发病。生长期间在叶鞘和鳞茎颈部受害时,发生淡褐色病斑,叶尖有椭圆形白色斑。逐渐发展,叶片扭曲枯死,叶鞘内部组织腐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贮藏期间在鳞茎顶及肩都出现干枯稍凹陷的病斑,变软,淡褐色,鳞片间有灰白色的霉。后期产生黑褐色小菌核。受害鳞茎再感染软腐病后腐烂变臭。
病原:病原为葱鳞葡萄孢和大蒜盲种葡萄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15-20°C的较低温度,90%以上的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防治措施:
(1)该病由真菌引起。与非感染灰霉病的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2)灌水适当,防治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有机肥,勿过度施用氮肥,避免徒长,降低抗病力。
(3)适时采收,收后及时晾晒,干燥后再贮藏。贮藏用的鳞茎应选择健壮、完整的,淘汰病、伤鳞茎。贮藏期间保持0°C温度,相对湿度6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