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疫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来势猛,蔓延快,常造成黄瓜大面积死亡,甚至毁种,南方主要在春夏雨季流行,北方主要在夏末秋初的雨季发病,发病田损失可达15%--30%,严重地块损失可达5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瓜条,叶片受害时,产生圆形暗绿色病斑,呈软腐状下垂。茎部受害时,茎变细,发霉或呈暗绿色软腐,后稍微开裂,上产生白色粉状霉。果实受害时,果面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圆形斑,病部及四周凹陷,特别是发生在瓜条前半部的病斑,凹陷更为明显。病斑上产生逐断密集的白色霉状物或呈现污白色绒毛状霉。
病原:病原为瓜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借雨水传播为害。田间25--°30C,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易积水的菜地,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洁田园,底肥中施用生物菌肥如酵素菌,加强田间管理等,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2)采用叶面喷雾和根部浇灌双管齐下的方法,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腈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苗期用40%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对水浇灌。发病前,结合浇水灌用铜氨制剂225kg/hm2,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