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黄瓜白霉病
分布为害:黄瓜白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
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即病原菌无性态的粉孢子。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菌有性态的闭囊壳。
病原:病原为无性态单丝壳白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该病喜温湿,耐干燥,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棚室保护地栽培易发病。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温度和寄主的长势。一般湿度大易流行,虽然低湿病菌可萌发,但高湿萌芽率明显提高。所以,雨后干燥,或雨少,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
防治措施:
(1)在播种前,用1%抗枯宁悬浊液20ml,加水10kg,及种1小时。
(2)裁培时选用良种,清除棚室中的杂草、残株。育苗时,床土用50%多菌灵进行清毒,控制湿度在60%以下,并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和温差。挑选健壮的幼苗定植。切忌大水漫灌,可采用膜下软管滴灌、管道暗浇、渗灌等灌溉技术。定植后,要尽量少浇水,以防止幼苗徒长。不要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结瓜期,可加大肥水的用量,适时喷施叶面微肥,以防植株早衰。保护地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遇有少量病株成病叶时,要及时摘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