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马铃薯 > 病害 >

马铃薯软腐病

分布为害:该病在全世界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症状:主要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受害块茎初在表皮上显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并向内部扩展,呈现多水的软腐状。腐烂组织变褐色至深咖啡色。组织内的菌丝体初期白色,后期变为暗褐色。湿度大时,病薯表面形成浓密,浅灰色的絮状菌丝体,以后变灰黑色,间杂很多黑色小球状物(孢子囊)。后期腐烂组织形成隐约的环状。湿度较小时,可形成干腐状。

马铃薯软腐病

病原: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和菊败氏菌Echnpanthemi Burkholder MeFadden时Dimock3种,均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菌从块茎皮孔侵入后,形成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轻微凹陷的病斑,直径0.3-0.6cm从伤口侵染时,病斑形状不规则,稍凹陷,其大小随伤口大小而异。在潮湿温暖条件下,病斑扩大呈湿腐状变软,髓部组织腐烂,呈灰色或黄色。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区边缘通常呈褐色或黑色,病组织受一些腐生菌侵染后发出难闻的气味。地上部受害时,叶片,叶柄,甚至茎部出现组织变软和腐烂症状,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高温潮湿地区。

马铃薯软腐病

防治措施:目前生产中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1)准备贮藏的块茎应于成熟后收获;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保证土壤干燥;收获时要避免擦伤薯皮;晾干薯皮后再装运。
(2)贮藏的薯块应于通风荫凉处存放2-3天,使薯块温度降至贮藏环境温度;贮藏前进行薯窖灭菌;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通风,防止薯堆“出汗”。
(3)播种前进行选种和晒种,清除有病块茎;最好采用小整薯播种;切块中遇到带病种薯时,应对切刀进行消毒。
(4)在收获和贮藏过程中不能乱扔有病块茎和茎叶,尤其不能扔到田边地头的灌溉渠中,也不能用来沤肥。
(5)栽培上要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水清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避免大水漫灌。
(6)发病初期,喷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4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马铃薯软腐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马铃薯枯萎病 下一篇:马铃薯白绢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