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植保交流 > 大田类 > 水稻 > 病害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别名:水稻细条病、水稻条斑病

分布为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全国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水稻发病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

症状: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迅速在叶脉间扩展,后变成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lmm,长10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写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片黄白色,同时能引起相株早期死亡成者病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病原:病原为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属细菌。

发病规律: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高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间沤烂,病菌在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成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出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蘖以后,特别是在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
(1)温度、温度对病害发生和流行关系根大,气温在26-30°C,相对湿度为85%以上,且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利于此病发生。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轻重与灌水关系较大,凡长期深灌或稻株受淹,发病就重。在串灌、漫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菌随灌水而传播,从而扩展为害,若基肥不足,追肥追迟、多施,尤其是氮肥过量,则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糖的含量增高,易造成稻株徒长贪青,降低抗病性。
(3)在有病田块,当早晨露水未干或下雨后就下田作业,如喷药等,都会加重病菌的传播。
(4)低洼地发病重,地势高的地块则轻。
(5)不同水稻品种,对条斑病菌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一般糯稻抗性强于粳稻,粳稻强于籼稻,常规稻强于杂交稻,窄叶品种比阔叶品种抗病。

防治措施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无病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2)不同品种的感病和损失程度不同。例如,籼稻品种绝大多数感病,以籼优系和威优系的组合为重,D优组合较抗病,同时要扩大粳稻的种植范围,因为粳稻通常较抗病。
(3)选用无病种子,培育无病壮秧,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远离屋边场地和牛栏、上年未发病的田块育秧。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再用85%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捞起洗净催芽播种。老病区中晚稻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1次,强氯精,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
(4)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万单位,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或0.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液,或7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可很具病害程度和气候情况间隔5-7天连续喷雾2-3次。药剂防治还可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25-160m对水喷雾,或23%络氨铜水剂500-600倍液喷雾,或亩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g对水喷雾,或亩用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0ml对水50kg喷雾,或亩用20%王铜链霉素可溶粉剂60-75g对水喷雾。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水稻白叶枯病 下一篇:水稻干尖线虫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