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水稻火烧瘟、水稻吊头瘟、水稻掐颈瘟
分布为害: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稻瘟病由稻梨孢菌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病苗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①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测形。②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3)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
(4)穗茎病斑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病原:无性态为灰梨孢,有性态为稻梨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措施:稻瘟病可采用的药制较多,有稻瘟灵、稻瘟净、三环哩等。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诱导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以致药列用量越来越大,药效却越来越差。在选购药剂时最好交叉选用上述农药。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2)施肥原则为底肥足,温肥早,多座农家肥,增施磷钾肥。田间宜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发病初期每亩用30%乙蒜素可湿性粉剂40-60g,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g,或15%氟环唑悬浮剂20ml或5%己唑醇40ml.或20%稻瘟酰胺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2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30%乙唑稻瘟灵乳油、6%丙多多菌灵、5%丙+恶甲霜灵水剂、35%酰胺稻瘟灵乳油等药剂,或30%苯甲丙环唑10-15ml加水5-60kg喷雾。重病田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