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大葱黑粉病主要发生在2~3叶期的小苗上,染病葱苗长到17厘米高时,叶初微黄,1~2叶萎缩扭曲,叶和鳞茎上产生稍隆起的银灰色条斑,严重的条斑变为泡状、肿瘤状,表皮开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孢子团。病株生长缓慢,发病早的多全部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附着在病残体上或散落。在土壤中的厚垣孢子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发芽后20天内,病菌从子叶基部等处的幼嫩组织侵入,经一段时间潜育即显症,以后病部产生的厚垣孢子借风雨或灌溅水传播蔓延。播种后气温10~25℃可发病,最适发病温度18~20℃,高于29℃则不发病。播种过深,发芽出土迟,与病菌接触时间长或土壤湿度大发病重。由于该病是系统侵染,田间健株仍保持无病,当叶长到10~20厘米后,一般不再发病。
病害病原:病原,称洋葱条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寄生在葱叶、叶鞘、茎等各部位的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粉状孢子团,由1至数个孢子紧密结合形成。孢子团球形或近球形,暗红褐色,直径16~27微米,内含厚垣孢子1个,也有2个的,厚垣孢子球形,红褐色,直径11~16微米,周围具一层浅黄色或黄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的无性细胞(不孕细胞)直径4~8微米,寄生于洋葱和葱上。
防治方法:①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低毒)
使用1:1500-2000(药种比)或50-种子包衣(保护+治疗)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种衣剂为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用量低,持效期较长,可应用于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的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和土传病害,并能减轻一些早期气传病害的为害。用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种衣剂处理过的种子播种深度以2~5厘米为宜。
②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低毒)
使用300-700毫升/100千克种子种子包衣(保护+治疗)本产品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吐虫啉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制剂,既可防治水稻害虫,又可防治水稻种传和土传病害。吐虫啉内吸性较强,具备胃毒和触杀作用,对萄马、蚜虫等具有较高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戊唑醉为内吸性杀菌剂,防治恶苗病、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用量低,持效期较长。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