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白菜 > 虫害 >

小菜蛾

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一)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仅在受惊扰时,在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成虫有趋光性,夜出活动,活动高峰为19~23时,在植株间短距离飞翔产卵。(二)幼虫:活泼、动作敏捷,受惊时向后剧烈扭动、倒退或吐丝下落。1龄幼虫潜叶钻食叶肉,2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成为透明的斑块。在留种田除取食嫩叶外还啃食嫩茎、钻食幼英、食空种英。进入4龄期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结薄茧化蝇,期为9天。二、为害症状: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植物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即“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严重为害时,受害幼苗死亡,成株成片枯死。三、为害作物:为害白菜、甘蓝、花椰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偶尔也可为害马铃蓉、葱、姜、番茄等。

小菜蛾,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内蒙古及华北年发生4~6代,南京10~11代,杭州11~13代,广东20代,台湾22代。二、越冬及虫源: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无越冬、越夏现象。长江以北地区,成虫在十字花科蔬菜、留种蔬莱及田边杂草中越冬,幼虫多数在菜心里越冬,多数在莱株中部或叶片背面越冬。三、发生因素(一)气候因素:高温干燥的条件有利于小菜蛾发生。(二)栽培因素:十字花科蔬莱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小菜发生严重。(三)天敌。菜嫌绒茧蜂,姬蜂。四、发生区域。四、发生区域:国内分布所有省、区,东、南、西、北向均靠近边境线。

病害病原:一、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二、形态特征(一)成虫:灰褐色小蛾,体长6~7mm,翅展12~15mm。雄虫体色较深;前翅灰黑色或猪褐色,翅后缘从翅基到外缘有呈三度曲波状的黄褐色带;腹部未端圆钳状,抱握器微张开。雌蛾色淡,灰褐色;前翅前缘淡黄或灰白色,后缘波纹色浅,呈灰黄色;腹部末端圆筒形。雌雄前翅缘毛均长,特别是靠近外缘处更长。后翅均为银灰色。停息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前翅缘毛翘起,两翅结合处由三度去波纵带组成的3个连串的斜方块。(二)卵:椭圆形,稍扁平,一端稍倾斜。大小为0.5mm×0.3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绿色,具光泽。(三)幼虫:共4龄,初为深褐色,后变为黄绿色至绿色。末龄幼虫体长约10mm,纺锤形。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由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的2个“U“形纹,体上着生有稀疏的长而黑的刚毛。臀足向后超过腹部末端。(四)师:长5~8mm,颜色多变,有绿、灰黑、粉红、黄白等色。肛门周缘有钩刺3对,腹未有小钩4对。近羽化时,复眼变黑,翅芽上有三度曲波状纹明显可见。外被薄茧。


小菜蛾,水溶肥配方

防治方法:(1)98%杀螟丹可溶粉剂(中等毒)
使用441-588克/公顷喷雾(治疗性)一、在1-3龄幼虫盛发期喷药1次,喷药时应使药液湿润全部枝叶时,防治效果最佳。二、大风天或降雨前后,请勿施药。三、本品在白莱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四、本品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较敏感,使用该药时,应避免溅及这类作物。五、建议与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2)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等毒)

使用40-50毫升/亩喷雾(治疗性)本品为非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迅速等特性。不得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建议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小菜蛾,大量元素水溶肥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蜗牛 下一篇:斜纹夜蛾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