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马铃薯麦蛾、番茄潜叶蛾,烟潜叶蛾
分布为害:马铃薯块茎蛾,鳞翅目,麦蛾科。国内分布较广,尤以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为害较重,湖南西部部分地区发生较多。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番茄、青椒等茄科蔬菜及烟草等。其田间危害可使产量减产20%-30%。
为害特征:幼虫潜入叶内,沿叶脉蛀食叶肉,余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叶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田间或贮藏期可钻蛀马铃薯块茎、呈蜂窝状甚至全部蛀空,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
发生规律:分布于我国西部及南方,以西南地区发生最重。在西南各省年发生6-9代,以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贮藏的块茎内越冬。田间马铃薯以5月及11月受害较严重,室内贮存块茎在7-9月受害严重。成虫夜出,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脉处和茎基部,薯块上卵多产在芽眼、破皮、裂缝等处。幼虫孵化后四处爬散,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在邻近植株叶片上潜入叶内为害,在块茎上则从芽眼蛀入。
防治措施:
(1)药剂处理种薯,对有虫的种薯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碳蒸熏,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噎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种薯,晾干后再贮存。
(2)及时培土,在田间勿让薯块露出表土,以免被成虫产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