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大田类 > 花生 > 病害 >

花生白绢病

别名:花生菌核性基腐病

分布为害:花生白组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城和南方各花生产区发生较重。

花生白绢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叶片枯黄,晴天叶片闭合,阴天尚能展开,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落,严重的整株枯死。土壤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后产生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枝,最后变黄土色至黑褐色。根茎部组织染病,呈纤维状,终致植株干桔而死。

病原:病原为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多分布在1-2cm的表土层中。菌核在2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翌年菌核病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田间事流水或尾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马上转睛,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地、插种早发病重。

花生白绢病

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成无病种子。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或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不在低洼地和土壤黏结,排水不良的地块种花生。春花生适当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杭病力。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加强田间管理,清内排渍,合理密制,中耕除草。

(4)加强防治地下害虫,尽量避免花生根部受伤。

(5)选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后用50%拌种双粉剂1kg混合细干土15kg制成药土盖病穴,每穴用药土75g。

(6)发病初期喷淋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45%三唑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面用50%硫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60-240g对水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花生白绢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花生茎腐病 下一篇:花生绣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