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豆萎蔫病、大豆镰刀菌凋萎病
分布为害:大豆枯萎病是大豆的常发病害,有加重发展的趋势。
症状:幼苗发病后先萎蔫,茎软化,叶片褪绿或卷缩,呈青枯状。不脱落,叶柄也不下垂。成株期病株叶片先从上往下萎蔫黄化枯死,一侧或侧枝先黄化萎蔫再累及全株。病根发育不健全,幼苗幼株根系腐烂坏死,呈褐色并扩展至地上:3-5节。成株病根呈 干枯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豆类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等。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厚桓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从伤口侵入,在田间借灌溉水、昆虫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高温多湿条件易发病,连作地、土质黏重、根系发育不良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2)重病地实行水旱轮作2~3年,不便轮作的可覆塑料膜进行热力清毒土壤,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
(3)加强检查及时拔除病株。喷洒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制500倍液,每穴喷淋药液0.3-051,隔7天1次,共2-3次。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