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花卉类 > 棉花 > 病害 >

棉花枯萎病

分布为害: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在棉区一直发生较重,死苗严重,造成的为害损失较大,因此,抓住有利时机,选用有效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意义重大。

棉花枯萎病

症状: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可归纳为5种类型:
(1)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
(2)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成大部变黄,萎缩枯干。
(3)紫红型:叶片局部成大部空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
(4)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面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5)皱缩型:5-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病株根茎剖面木质都变成黑褐色。

病原:尖镰孢萎蔫专化型,属半如菌亚门真菌。

棉花枯萎病

发病规律:棉花枯病主要在病株种子、病株残体、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和带菌饼肥的调运是引发新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区棉田的耕作、管理、灌溉等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因素。病株根、茎、叶、光等在高湿时间长出病菌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侵染周围健株。
      棉花枯萎病的发病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土温在20°C左右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C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C以上时病症受到抑制,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C七左右时,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暴雨或多雨年份,因土温下降,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和施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棉田连作、耕作粗放及根线虫多的棉田重发。


防治措施:根据目前棉田棉花的长势长相,结合近几年来应用实践,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关键措施主要有: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施用无菌净肥。重病田块要施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清沟理墒、中耕除草松土。
(2)发病初期用50%三氯异氰尿酸1000-15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30g或25%戊唑酸乳油40-50ml,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40g(3-4包),对水40-50kg,常规喷雾或对成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50%三氯异氰尿酸1000-15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1000倍喷雾或300--500倍灌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一次,或再灌根一次,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2-3次,防病效果更明显。


棉花枯萎病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棉花黄萎病 下一篇:棉花红叶茎枯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