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表现:跳蒜,又称跳瓣、蹦蒜,是指大蒜在播种后扎新根时,有时会把蒜瓣(蒜母、种瓣)顶得离地面很近或露出土面的现象。此现象容易使蒜瓣因干早逐渐枯死而造成缺苗断垄,不枯死蒜头也会早期发红、蒜皮硬化,影响蒜头的生长发育;或到生长后期,外层蒜皮干缩并逐步向内扩展,使蒜头形成皮蒜;或发生裂头散瓣,影响产量。
发生原因:1、大蒜发芽期须根未长出,并以纵向生长为主。如果整地质量差,耕得比较浅,播种时覆土过薄或踩不实,浇水量小,使土壤下层较硬、上层松,就容易产生跳蒜。
2、拖拉机旋耕作业有工作方便、灵巧,适于在狭小的地区翻耕等长处,但旋耕犁的翻地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远远达不到大蒜根系发育的要求,因而跳薪现象越来越严重。
3、春季栽蒜过晚、地温升高、发根过快,成束、立着生长的蒜根(三十多条须根)容易把蒜母顶出地面而造成跳蒜。
4、带着盘踵(干缩的茎盘)播种,也容易出现跳蒜。

2、对于酸性土壤,在耕地前施入生石灰,以中和酸性。
3、播种前除去蒜瓣上的盘睡和蒜皮。若在盐碱地上栽培大蒜,则不剥皮去踵,以防土壤返碱腐蚀蒜瓣,造成烂种。
4、开播种沟(春播底墒要好),酌情可向沟内施些种肥,按蒜瓣大小分别栽种,使蒜瓣直立且上端深度保持一致。
5、发现跳蒜后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应立即浇水,再把蒜瓣裁入土中后覆土,并浇1次水;二是结合松土,往种植行两侧稍培土,然后用双脚在苗的两侧踩1遍,注意不要碰(踩)伤蒜苗。地面过干时需及时浇1次水,以免蒜瓣干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