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假茎。发病初期,叶片表皮下产生园形稍隆起橙黄色小斑点,即夏孢子堆,不久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即豆孢子,后期病部形成黑褐色疱斑即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锈粉,发黄枯死。
发病规律:一、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和越冬青葱及大蒜病组织上越冬。二、传播特点。第2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这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为害严重。收获后病原侵染葱或其他植物,气温高时则在病组织内越夏。
病害病原:病原为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一、形态。夏孢子黄色,椭园形,大小(23~28)um×(18~32)um;冬孢子长园形或卵圆形。二、寄主。寄主有大蒜、洋葱、韭菜等。
防治方法:①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45-60克/亩喷雾(治疗性)发生前期或初期,间隔7-101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均匀喷雾。本品为选择性内吸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渗入植物病灶而杀死病菌,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并可使作物增产。安全间隔期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②30%醚菌酯悬浮剂(微毒)
使用50-70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于发病初期用药,一般施药2次,间隔7-10天一次,病害发生高峰时,间隔期可适当缩短。本品是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每季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