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2~3叶期染病,病株上出现明显的黄色褪绿条斑;成株染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纤细,叶片无光泽,蜡质消失,呈半卷曲状,有的上下叶片捻在一起卷曲成筒状;心叶不能抽出,病株一般不能抽鉴,整上具明显的褪绿块斑,病株根短且少,黄褐色。病蒜产呈、质量明显下降,种性退化。
发病规律:主要靠汁液摩擦和桃蚜传毒,紫皮蒜较白皮蒜发病重,15~30℃利于发病和显症,温度过高或过低似有隐症现象。虫发生至大及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由于大蒜系无性繁殖,以鳞茎作为播种材料,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田间已无不受病毒感染的植株,且不断扩大病毒繁殖系数,致大蒜退化,鳞茎变小。
病害病原:病原称大蒜褪绿条斑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系弯曲的线状物,病毒颗粒长度不等,短的430纳米,长者2100纳米,其中700~950纳米的占50%以上,平均1059纳米,致死温度70~75℃,体外存活期7~8天,稀释限点1000~3000倍。
防治方法:①0.5%几丁聚糖水剂(微毒)
使用300-500倍液喷雾(保护+治疗)发病前,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间隔7-14天。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间隔3-5天连续施药2-3次。本品为诱导植物抗性,提高植物抵御病菌侵染的免疫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②2%氨基痹糖素水剂(低毒)
使用160-230毫升/亩喷雾(保护+治疗)于病毒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药,注意喷雾均匀,不得有漏喷之处。严格按照规定用量用药,可以间隔5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3-4次。该产品为植物诱抗剂,使用后能提高作物自身的免疫力和防卫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