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莴笋 > 病害 >

霜霉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黄绿色,无明显边缘,后扩大,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片背面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梗)。本病多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向上蔓延,后期叶片枯萎。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造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气流及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染后出现病斑,在受害的部位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19℃;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15~17℃,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3~5天。早春低温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要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霜霉病,进口叶面肥

病害病原:称盘梗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6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又状对称分枝4~6次,长度216~536微米,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大小3.0~5.0微米,边缘长出3-5条小短硬,大小2.5~3.75×0.75~1.75微米,每一小柄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园形,无乳状突起,大小14.28~19.9×14.28~25.7微米。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防治方法:①50%王铜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5克/亩喷雾(保护+治疗)复配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内吸作用,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植物体内水分运输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杀灭侵入植物体的病菌。安全间隔期:1天,每季最多用药次数3次。
②58%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50-188克/亩喷雾(保护+治疗)本品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的茎、叶迅速吸收,并在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耐雨水冲刷。可作茎叶及种子处理和土城处理,安全间隔期为1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霜霉病,水溶肥生产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软腐病 下一篇:叶斑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