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莱茵 > 植保交流 > 蔬菜类 > 莴笋 > 病害 >

白粉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粉。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向上部叶片蔓延,正个叶片呈现白粉,致叶片黄化或枯姜。

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莴营或其他寄主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棚室内活体莴属寄主上越冬。塑春5~6月,以闭囊壳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丝在被害株上越冬的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孢子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葡知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C,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莴笋白粉病,叶面肥是什么肥料

病害病原:称棕丝单壳,异名:称单囊壳,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Sphaerotheca fusca子囊果生在叶柄、茎、花弯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微米,具3~7根附屈丝,着生在子囊果下面,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园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微米,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微米。此外也可侵染莴苣。

防治方法:①25%嘧菌酯悬浮剂(低毒)
使用225-340克/公顷喷雾(治疗性)本品是一种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阻止其能量合成。
②12%睛菌唑乳油(低毒)
使用16-33毫升/亩喷雾(治疗性)本品为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性,且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本品为延缓抗性,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其它杀菌剂轮换使用。勿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莴笋白粉病,大量元素水溶肥
如果您对科莱茵水溶肥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水溶肥知识,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给我们留言,或拨打 400- 699-2268 向我们咨询,我们诚挚欢迎您的来电!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病毒病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66号

收缩
  • 在线咨询
  • 技术咨询
  • 经销商咨询
  • 种植户咨询
  • OEM咨询
  • 售后服务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