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一、生活习性。成虫羽化后产卵于菜苗周围地面上或心叶及叶腋上,经5~14天孵化为蝇蛆,迅速钻入叶柄基部,而后向茎中钻蛀,幼虫期35~40天。二、为害症状。蝇姐蛀食莱株根部及周围菜帮。受害轻的菜株发育不良,呈畸形或外帮脱落,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不耐贮藏;受害重的,蝇姐蛀入菜心,不堪食用,甚至因根部完全被蛀而枯死。蛆害形成伤口引起软腐病的发生与流行。三、为害作物。为害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发病规律:一、发生世代。每年发生1代。二、越冬。以越冬。三、环境因素。8月份多雨潮湿有助于成虫的羽化及幼虫的孵化,发生较重。四、发生区域。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山东、河南、陕西。东面滨渤海,西向经由宁夏、甘肃、青海,到达新疆。东北、华北、西北诸省、区,密度均常较大。
病害病原:一、萝卜地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二、形态特征。(一)成虫。体长约7mm。雄虫体略瘦小,暗灰褐色,头上两复眼间距离较小。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中央有1条纵纹,各腹节间均有黑色横纹,在腹背上构成许多小方格。后足腿节外下方生有1列稀疏长毛。雌虫全体黄褐色,胸、腹部背面无斑纹。雄、能虫前翅基背毛与盾间沟后背中毛大致等长。(二)卵。长椭圆形,长约1mm,乳白色,稍弯,在弯内有1条纵凹陷,卵表面有网状纹。(三)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7mm,乳自色,头退化,仅有1对黑色口钩。腹部未端有6对突起,其中第5对突起大而且分叉。(四)。围角,长约7mm,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尾端可见6对突起。
防治方法:(1)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低毒)
使用520-700毫升/亩灌根(治疗性)高粱、黄瓜、菜豆和甜菜等都对辛硫磷敏感,使用时应防止漂移。本品为低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不但具有触杀、胃毒作用,而且还具有微衰悬浮剂产品所具有的延长农药药效期、降低农药毒性和刺激性等特点。本品作用机制为胆碱酯酶抑制剂。
(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200-300克/亩药土法(治疗性)本品应于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应喷雾均匀。施药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其它作物上,以防产生药害。本品为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