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乌黑地蛛蚧
分布为害:花生新黑地蛛蚧,属同翅目,蛛蚧科。是近年来花生田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花生种植区发生面积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茬地块发生较为严重。由于它是以幼虫附着根部吸食为害、体形又小,形似根瘤菌,往往被人们误以为是根瘤菌。花生产区发生较重,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田块可减产50%以上,其至绝收。
为害特征:花生新黑地蛛蚧主要以幼虫聚集在花生根部吸取营养,为害后导致根系衰弱,侧根减少,基至腐烂,花生结果少且瘪,植栋生长缓慢,矮小,叶片边缘发黄,好似缺水缺肥,花生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严重时慢枯死。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寄主根部土壤内20cm以上的土层越冬,若环境条件不适,部分株体可维续休眠。一龄幼虫为黄褐色,体长2mm左右,在土表活动10天左石。下午3-4时最活跃,寻找寄主,而后用口针刺入花生根部固定下来,吸取植株汁液,对植株造成为害。自身足部和腹部逐渐退化,形成浅褐色圆形株体,即二龄动虫,二龄动虫继续吸食长大,株体色由浅而深,最后变成黑褐色,表皮坚硬,外披一层白色蜡质,并以此越冬。花生被蛛蚧为害后地上部分生长不良,似缺水状,而后枯死,7月下旬重发田块会有零星死颗现象,8月份死颗明显增多,直至收货。该虫除为害花生外,还可为害豆类作物,6-8月干旱少雨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
(1)花生收获后及时捡拾株体,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虫源。
(2)合理轮作,与花生、豆类以为的其他作物轮作。
(3)在6月上中旬卵盛期及时中耕、浇水,破坏卵室,降低虫卵孵化率。
